您的位置:首页 >栏目首页 > 经营 >

电子产品引发“争夺战” 暑假家长该如何应对?

“少玩会儿手机,少看会儿电视,别再打游戏了……”暑期过半,各位家长,你是否也经常追着孩子念叨这些话?每逢暑假,电子产品就成为亲子关系剑拔弩张的“罪魁祸首”。一些家长把电子产品视为洪水猛兽,避之唯恐不及,生怕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。

日前,记者在市区某商场的一家餐厅门口等候区看到,两个孩子拿着手机在玩游戏,旁边的家长也在刷短视频,暑假里,类似的场景并不是个例。那么,关于电子产品,孩子与家长之间如何科学、合理地使用呢?

调查:近八成学生暑期使用电子产品


(资料图片)

为了解暑期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情况,日前,记者做了一份线上调查,共有116名家长参与。调查数据显示,10岁以下的学生占比39.8%,10岁-15岁的学生占比42.4%,16岁-20岁的学生占比17.8%。男生占比约54%,女生占比约46%。

在“暑假期间,你家孩子会使用电子产品吗?”在这个问题上,有78.3%的家长表示,孩子会使用。“现在的孩子手机、平板样样都玩得很溜,很少看到不会玩的!”“上网课、作业打卡,还有不使用电子产品的吗?”“从幼儿园到高中,现在的孩子都是网络原住民,很难不玩吧”……不少家长在评论区留言。但也有21.7%的家长表示,自家的孩子暑期不使用电子产品。

至于“您的孩子主要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电子产品”,有39%的家长选择“无聊没事干”,约15%的家长选择“想要玩游戏”,约34%的家长选择“需要学习知识”。

暑假期间,孩子每天花在电子产品上有多长时间呢?约39%的家长表示30分钟以内,36%的家长表示30分钟至1小时,17%的家长表示1-2小时,约5%的家长表示2-3小时,玩3小时以上的孩子约占1%。

那么,孩子在使用电子产品时主要都在干嘛呢?有43%的孩子在刷短视频,12%的在玩游戏,8%的在社交聊天,20%在上网课学习,还有15%的在打卡,10%的在做其他事。

调查显示,有47%的家长表示,孩子曾因使用电子产品和家人发生争吵或有过不快,也有31%的家长表示,孩子曾在父母不同意的情况下偷偷玩,有9%的家长表示因为使用电子产品导致孩子学习成绩下降,还有13%的家长表示还有其他情况发生。

为了限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,家长们使出了浑身解数,有27%的家长重置过密码,20%的家长开设了青少年模式,有18%的家长把电子产品藏起来让孩子找不到,甚至有11%的家长把网络断了不让孩子玩电子产品,也有8%的家长在家里安装了摄像头来监督,6%的家长进行远程控制。

当然,也有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从小对电子产品并不感兴趣,家长陈女士从小学一年级就给女儿买了电话手表,出于保障孩子安全的考虑,通过电话方便联系和掌握孩子身处何处。

“后来电话手表升级了,我们就又买了一个,除了电话、定位、微信聊天等功能还能发朋友圈、玩游戏、支付等更多的智能功能,好在她也不怎么玩,不然真的会影响孩子的成长。”陈女士说,可能是女儿从小养成了爱阅读习惯,喜欢画画,空余时间也都在看书或者画画、运动,女儿下学期就读初三了,多年来也只会用平板打卡或者查查资料,成绩也都在班级前列。

案例:不少学生暑假沉迷网络,家长想尽办法

上周四,林女士就和六年级的女儿大吵了一架。女儿借着学习要查资料、和同学沟通作业等“名头”,一次又一次地要求用平板。

“我觉得暑假里让孩子放松一下也没什么,就没有像平时学习时那么警惕了,好几次没有及时把平板拿回来。”上周,林女士发现女儿早上起不来,叫醒了也没啥精神。她随即要求女儿把平板上交了,打开后,一查屏幕的使用时间,女儿竟然“破解”了密码,连着玩了三天,而且都是在夜里偷偷玩,几乎每天的使用时间都超过了3小时,有一天甚至玩到了凌晨3点多。

“因为游戏在暑假有设置未成年人账号的限制,她没法玩,但其他的APP,像小红书、微博、b站等,她都翻了个遍,也不知道她在刷什么,真的是被气‘死’了。”说起女儿偷玩手机的情况,林女士一肚子的恼火。

和林女士同感的还有青田的家长邹先生,他的儿子小烨(化名)下学期读初二,这个暑假,几乎每天都与电脑和游戏为伴。邹先生和爱人经营着两家餐饮店,平时忙于生意,对小烨的陪伴较少,小烨的成绩并不理想,但家里给他提供了优渥的生活条件,他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并没什么压力。

“暑假里很多同学会去上补习班什么的,但我真的不喜欢,成绩这么差也很难赶上,要是爸妈不管我,我希望天天打游戏,考不上高中就随便找个学校读下拿个文凭就好了呗。”小烨虽然只有15岁,但说话很是老练,对于未来的打算,他想得很清楚,认为自己学习不行,等稍微大点就帮父母打点餐饮店。

对于小烨的心声,邹先生很是无奈,不仅后悔平日里对小烨缺失照顾,也表示之前曾找心理老师给小烨开导过,但效果并不好。“我们知道自己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,但具体应该怎么做我们也没什么办法啊!”邹先生说。

为了解决孩子的“网瘾”,邹先生和妻子之前做了不少工作,不仅在电子产品上设置了未成年人模式,还担心孩子在家“狂玩电子产品、狂看电视”,他和儿子约法三章后,在客厅装上了摄像头。

摄像头是他请教了几位“前辈家长”后购置的。“他们都说这是假期里看孩子的神器。一方面孩子一个人在家,怕万一有什么事,可以随时看一下,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一个‘威慑’装置。”邹先生说,之前担心孩子心理上不接受,特别提前沟通了。

“刚开始还是有点作用的,后来我们说着说着他就很不耐烦,监督的效果就慢慢减弱了,我当时特别挑了360度转动的摄像头,选位置时也花了不少功夫。”邹先生说,为了不让孩子假期里在家玩电子产品,他的一个朋友还把iPad带到单位去。

建议:把握好两个时机,制定合约很重要

每逢假期,上述的“手机争夺战”常常在一些家庭出现,这背后反映了什么问题?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呢?记者采访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、丽水市家庭教育讲师、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邱筱妍。

“孩子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的危害相信很多家长都了解,不仅影响身心健康,还会影响学习效果和人际关系,家长需要找出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心理需求。”邱老师介绍,孩子使用电子产品主要有五大方面的依赖,一是游戏型依赖,长期战斗中累积下来的功勋和经验,满足成功完成某件事的需要;二是社交型依赖,强大的人脉关系难以割舍,获得良好的关系,满足社交的需要;三是疗愈型依赖,由于学业挫折、人际交往受阻、情绪压力困境、家庭关系不和谐,满足应对现实问题的需要;四是娱乐型依赖,通过电影、音乐、小说、资讯等精准推送,来独立完成某件事的需要。五是实用型依赖,获取信息、创作工具来满足学习、研究的需要。

知道了孩子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心理需求后,邱老师建议家长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标签,通过多元解决策略来科学有效引导孩子做好电子产品的管理。首先要改变思维模式,不要想着怎样才能让孩子不玩手机?要想着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提升对手机的自控能力?其次是打破思维定势,寻找问题的“例外”。

“家长在手机等电子产品管理上要把握好两个时机,一个是买之前的三件事,二是买之后的三件事。买之前要把买电子产品上升到家庭会议的高度,并要告诉孩子手机的所有权归他,但使用权是家庭会议共同决定,还要把握好手机不上餐桌、不上床、不带卫生间。”邱老师说,买之后就更加重要了,要把提醒当成教育,把信任当成工具,把规定当成法律。

面对孩子频繁使用电子产品,家长该如何应对?邱老师说首先要以身作则,家长先放下手机,孩子在家的时间,多跟孩子互动交流。其次要适当监控,找准言传时机,如在上网频率较低时或者在愉悦的时间。第三要看见需要,满足孩子自尊的需求,学会信任孩子,帮助孩子寻找网络替代,增加有效的亲子互动,培养孩子多样的兴趣。最后是智慧引导,做好使用电子产品的约定。

“制定合约的重点是家长和孩子要建立伙伴关系,以便家长能及时参与孩子使用手机的过程,帮助孩子通过手机养成健康的习惯。”邱老师说,也有家长表示如果孩子打破了规则怎么办?这时家长要看到孩子的进步,了解孩子打破规则的原因,并进行坦率地沟通,针对孩子打破规则的原因采取一些措施,例如调整规则内容,寻找其他可以替代电子产品满足孩子需求的事物等。

邱老师提醒到,后续的跟进和执行也是很关键的。家长和孩子可以展开友好讨论并进行头脑风暴,分别表达自己对合理使用手机这件事情的感受和想法。还可以允许设置一个具体的时间期限,需要精确到分钟。

“即使孩子可能在时间限制内无法完成约定,但家长也要表达充分的理解,鼓励孩子按约定去落实自己那部分的任务,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和责任心。”邱老师说,好习惯和独立性不会凭空出现,需要父母的帮助,需要时间来培养。在电子产品的管理上,让孩子明确使用的边界和底线,真正做到,有边界的自由,有规矩的自主,需要家长、学校、社会的共同努力,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够与孩子保持良好的亲子沟通,找到电子产品管理的好规则。

作者:源新闻•丽水日报记者 吕恺
关键词:
最新动态
相关文章
电子产品引发“争夺战” 暑假家长该如...
全球连线 | 中国国产影片强势主导暑期电影档
定位微型电动车 奔腾小马将于8月18日开...
湖南长沙:落实减税政策让经营主体增了信心
科目二考试流程(科目二考试流程步骤及...
十二月出生的是什么星座 十二月出生的...